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中医排石好方,治疗泌尿系结石

时间:2021-04-02 16:27 发布人:李加睿 浏览:

  小编导读:结石是导管腔中或者器官腔中形成的固体块状物,泌尿系统结石是其中的一种。治疗结石,排石是常规治法,那么,除了为多数人所熟知的通过手术碎石、取石外,中医中药有什么好方法吗?有的!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个排石的好方子。

  概述

  泌尿系结石是指一些晶体物(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机质(如基质A、酸性黏多糖等)在泌尿系的异常聚积。结石大多位于肾盏或肾盂,随着结石下移,可停留在输尿管和膀胱。

  中医学没有泌尿系结石的名称,其类属于中医的“淋证”“腰痛”等范畴。中医文献对石淋症状描述的非常清楚,明确指出石淋形成之因是由肾虚,膀胱气化不利,膀胱湿热而致泌尿机能失常。王老根据其发病机理,以清热利湿、行气化瘀、通淋排石立法,自拟“肾石方”治疗肾结石,屡获良效。

  验方

  肾石方

  1.药物组成

  冬葵子,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怀牛膝,王不留行,赤芍,川芎,郁金,桃仁,沉香,萹蓄,滑石,车前子,枳实,甘草。

  2.方解

  方中冬葵子、金钱草、海金沙通淋排石;萹蓄、滑石、车前子清热利湿;王不留行、赤芍、川芎、郁金、怀牛膝、桃仁、沉香活血通络,化瘀止痛;鸡内金、枳实化坚消积滞而运脾,与利水通淋的金钱草伍用,有消石排石、运脾利水之功效;甘草和中。全方共奏清热利湿、行气化瘀、通淋排石之功。

  3.加减

  根据下焦湿热、气血瘀滞情况适当加减,若腰痛甚,加三七、元胡加强活血止痛之力;合并肾积水,加瞿麦、泽泻、三棱、莪术加强化瘀利湿之功;合并感染,加芙蓉花、蒲公英、黄柏清热解毒利湿;血尿酸高,加夏枯草、生牡蛎、地龙软坚散结,通利血脉,降低血尿酸。

  验案

  1.右肾结石(湿热蕴结)案

  陈某,女,36岁。

  患者诉3小时前突然出现右侧腰腹疼痛,辗转不安,伴呕吐,大便未解,小便短赤,故来就诊。尿常规检查: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少许;B超检查提示右肾结石0.5×0.6cm,诊断为石淋(右肾结石)。证属湿热蕴结下焦。拟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法治疗。

  处方:车前草15g,泽泻15g,茅根15g,石韦30g,金钱草30g,海金沙20g,萹蓄12g,鸡内金20g,枳实12g,乌药12g,赤芍30g,王不留行30g,怀牛膝12g。

  二诊:服上方10剂,小溲通利,右侧腰腹时而隐胀。守上方继服。

  三诊:12月21日,诸症悉平,排出结石一枚,B超检查未见结石影。

  按语:此例辨证为湿热蕴结下焦,煎熬尿液,结为砂石,阻滞尿路,不通则痛,故腰腹疼痛,辗转不安,甚则呕吐;湿热蕴结下焦,故小便短赤。治疗以肾石方加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中金钱草、海金沙、石韦清热通淋排石,为排石之要药;车前草、泽泻、茅根、萹蓄清热利湿、凉血止血;鸡内金、枳实、乌药、赤芍、王不留行、怀牛膝行气化瘀散结,促使结石排出。

  2.肾结石并积水(气滞血瘀)案

  高某,男,33岁。

  诉右侧腰胀,未诉排尿异常,大便四日未解,纳食一般,素嗜辛辣之品。舌质暗、苔厚腻,脉细数。肾B超:右肾积水伴输尿管上段扩张,左肾下极结石(0.35cm)。诊断为肾结石并积水。证属气滞血瘀。拟行气化瘀,通淋排石法治疗。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30g,内金15g,郁金15g,冬葵子20g,车前子20g,杜仲15g,川牛膝15g,王不留行30g,元胡12g,三棱10g,莪术10g,熟大黄5g,枳实10g,瞿麦20g,泽泻20g。

  水煎内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患者觉腰胀减轻,大便已通、质软,日一行。中药守上方去熟大黄、枳实,14剂,水煎内服,日1剂。

  三诊:腰胀缓解。中药守上方去杜仲、川牛膝,14剂,水煎内服,日1剂。

  四诊: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复查肾B超提示肾结石和肾积水均消失。

  按语:患者素嗜辛辣之品,饮水较少,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液,结为砂石,阻滞尿路,不通则痛,故腰胀痛;肠道积热,传导失司,故大便四日未解。舌质暗为血瘀之象,苔厚腻乃湿热所致,脉细数为肾虚兼有热象。治当益肾化瘀,通淋排石。

  王老以肾石方化裁,方中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清热利湿排石;车前子、冬葵子、萹蓄、瞿麦、王不留行利水通淋;三棱、莪术、牛膝、郁金行气活血化瘀;元胡止痛;大黄、枳实通腑泄热;杜仲补肾壮腰。诸药配合,服用两剂大便已通,腰胀得减。上方加减治疗2个月,复查肾B超提示肾结石和肾积水均消失。纵观脉证,治法当以“通”为主,以活血化瘀、清利通淋之品为主,配伍益肾之品,增强通利排石作用,有相得益彰之效。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悦读中医,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