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金秋菊花开,稻熟蟹正肥!中医教您正确吃蟹

时间:2021-10-31 20:53 发布人:小编 浏览:

  金秋菊花飘香,稻熟蟹肥。螃蟹作为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历史悠久。清代文学家李渔很喜欢吃螃蟹,他在《闲情偶寄》一书中说:“蟹之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黄似金,已达色、香、味三者之至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中国螃蟹资源丰富,现在常见有大闸蟹(河蟹、毛蟹、清水蟹)、梭子蟹等。其中以长江下游的固城湖、太湖、高邮湖、阳澄湖、洪泽湖出产的大闸蟹为上品。

  吃蟹有讲究

  秋风渐起,吃蟹便有了独特的时令味道。唐代唐彦谦有诗名《蟹》:“湖田十月清霜堕,晚稻初香蟹如虎。”明代陈嘉谟在其著作《本草蒙筌》里有“深秋稻熟之时,尽出于田内。渔人捕取,霜后益佳”的记载。民间也有“九雌十雄”的说法,意思是农历九月母蟹的蟹黄长得最丰满,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蟹油)长得最厚实。所以,农历九月里要吃母蟹,十月里要吃公蟹。

  蟹的吃法多样早在北宋就有关于食蟹美食的丛书,如《蟹谱》《蟹经》。《本草纲目》曰:“鲜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黄持鳌,略赏风味。”现代人对于螃蟹的做法也较前人丰富得多,有清蒸、爆炒、香闷、煲汤等等。最简单的方法是把新鲜螃蟹入清水锅中煮至刚熟,趁热用手掰开吃,这样最能保持螃蟹原汁原味的特点,吃时佐以姜醋汁,别具风味。

  生姜、紫苏不可缺由于螃蟹性味偏寒,所以在蒸螃蟹的时候可在螃蟹上撒一些生姜片或紫苏叶,若是用水煮螃蟹,则可把生姜片或紫苏叶加入水中。生姜、紫苏都可解鱼蟹毒,另外生姜和紫苏的温热之性也能化解螃蟹的寒性。

  吃蟹有禁忌

  不止一位医家认为螃蟹有活血散结之效。清代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中说螃蟹有“散血解结”的功效。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螃蟹可“活血”,蟹壳“主辟邪破血”,蟹爪可“催产堕胎”,云:“孕妇及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由此可知,孕妇最好少吃螃蟹,外感咳嗽未清者也最好别吃。

  螃蟹性寒,《神农本草经》云:“蟹,味咸,性寒。”阳虚体质、脾胃虚寒、腹痛腹泻者不宜食用。胆道疾病患者及肝炎患者最好不吃,以免诱发或延迟治疗。湿疹、癣症、皮炎等患者应忌食螃蟹,以免皮肤瘙痒症状加重。

  螃蟹中含有嘌呤和甘酸两种成分,会在血液中产生过多的尿酸,高尿酸血症患者多食易诱发痛风。蟹黄中含有高胆固醇,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吃螃蟹时,建议不吃或少吃蟹黄,并且佐餐搭配要荤少素多,以饮食清淡为宜。死蟹、隔夜蟹中蛋白质会分解成组胺,进而导致过敏反应,即上吐下泻或起疱瘙痒,甚至水肿。

  此外,螃蟹和柿子也不能同时食用。因柿子中含有大量鞣酸,两者在胃酸的作用下与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质,很难溶于水,沉积在胃内,再与柿子里的果胶及植物纤维等凝结成块后,可形成胃石。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