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深夜“emo”了,中医教你摆脱坏情绪
“今天,你emo了吗?”
最近网络热词“emo”频频出圈,当代年轻人常用“emo”这个词来形容自己,朋友圈、微博、网易云......都在诉说着当代人的emo情绪。
受了委屈会“emo”,
缺少社交活动会“emo”
社交恐惧也会“emo”,
数学听不懂也会“emo”。
......
可究竟什么是“emo”?为什么能引起那么多人的共情?
其实在爆火之前,emo这个词已经存在很久了,大致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
emo,也叫emocore,全称是Emotional Hardcore,直译过来就是“情感硬核”,在词典中的释义是:一种与朋克类似的摇滚音乐,但包含更为复杂的改编曲,歌词也更多触及细腻的情感主题。
所以,emo的诞生,与“情绪化硬核摇滚”的出现息息相关。21世纪,“emo”这种音乐形式曾经红极一时。用三个词来形容,它的风格特征是冲动、敏感、脆弱。如果放在当下,emo的意义就约等于“丧”、“伤感”和“忧郁”。
所谓的告别“emo”,并不意味着要压抑对情感关怀的需求,相反,这代表着现代社会更加具有人情味,希望帮助真正“emo”的人摆脱这种痛苦状态。
如何真正走出emo,顺势成了当下的热题。那么,怎么调节心情呢?听听中医的建议吧!
当人们身体有病痛时,很自然地想到去医院看医生,但却不知道很多病症往往是自己不能正确调节情志而引起的。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成人所患的疾病很多来自精神创伤。情志是指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反应,即中医讲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分别由心、肝、脾、肺、肾五脏所主。
情志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中就指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就是说,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
若七情过极,转变成异常精神活动,则可引起小至毛发,大至全身的很多疾病。所以,中医养生非常重视精神调摄在保健中的作用,提出了“神形相因”的学说,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增进人体健康,延年益寿。在现实生活中应特别强调“七情”养生法,安神定志,心境坦然,怡情放怀是益寿延年的重要条件。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情绪是把双刃剑
在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长期情绪忧郁,恐惧悲伤,嫉妒贪求,惊怒激昂,或情绪紧张的人要比精神状态稳定的人容易罹患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抑郁症、慢性胃炎、癌症等等,妇女还容易引起月经不调,甚至闭经。
良好的情绪是最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力量,当人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人体处于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良性循环,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不仅食欲好,睡眠香,而且思维敏锐,精力充沛。
另外,良好情绪创造的医疗效果也十分可观。医生们有这样的经验:类似的疾病,没有精神负担的病人,要比有精神负担的病人痊愈得快。一个人患病之后,若充满信心,具有不屈不挠敢于同疾病作斗争的精神,则能加速身体康复。反之,若意志消沉,情绪沮丧,则无力驱邪,病后缠绵不愈,病情往往加重、恶化,且多产生并发症。由此可见,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和疾病的预后。
六招培养好情绪
如何才能做到永葆青春,健康长寿呢?
第一,加强思想修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古人说:“养生莫若养性,养性莫若养德”。所谓养德就是注重道德修养。据调查,长寿老人绝大多数都乐善好施。
第二,培养宽宏大度,襟怀坦白的品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要不患得患失,不为名利而争,不为琐事烦恼。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种伤感情绪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害。
第三,热爱自己的工作。志有所专,乐以忘忧。每个人应以对社会能有所贡献为乐。
第四,运动能使人精神愉快。当自己情绪郁闷、苦恼时,或情绪激动与别人争吵后,最好的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打打球、做做操,或者散散步,这样不良的情绪会很快消失。
第五,广交朋友,乐于交谈。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甚至遭遇不幸时,首先要冷静下来,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然后可向亲朋、同事倾诉苦衷,从他们的劝告和开导中得到力量和帮助,这样,苦闷的情绪会逐渐消失。
第六,培养广泛兴趣,自寻乐趣。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人颇为赞许的兴趣爱好,养育鱼鸟,种植花木也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情绪不佳或紧张的工作之后,观赏一场相声或喜剧,或欣赏优美动听的音乐,紧张和苦闷也会随之消除。尤其是老年人,更应培养广泛的兴趣,用丰富多彩的爱好来调剂、点缀晚年生活。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