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腮腺炎不幸找上门,十个偏方巧应对

时间:2016-02-03 15:54 发布人:admin 浏览:

  流行性腮腺炎在云南有“痄腮”之称,是因感受风温邪毒,壅阻少阳经脉引起的时行疾病。西医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大多发生于学龄前或学龄期儿童,集体儿童机构易于暴发流行。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时下正值流行性腮腺炎肆虐的最佳季节,因此抵抗力差的孩子和成年人要特别注意,别让流行性腮腺炎找上门。

  典型症状:以耳垂为中心的耳垂下方肿大,伴有明显的疼痛或压痛,张口困难,发热,食欲不振等。潜伏期一般2-3周,常常一侧先肿大后另一侧也出现肿大,并伴有疼痛和热感。

  危害:病情较重者会并发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心肌炎及肾炎。

  传播途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自腮腺肿胀前7天到肿胀消退为止,均具有传染性。该病主要通过接触、飞沫等途径传染。

  中医如何看?

  其主要病机为邪毒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风温邪毒从口鼻肌表而入,侵犯足少阳胆经。胆经起于眼外眦,经耳前耳后下行于身之两侧,终止于两足第四趾端。少阳受邪,毒热循经上攻腮颊,与气血相搏,气滞血郁,运行不畅,凝滞腮颊,故局部漫肿、疼痛。热甚化火,出现高热不退,烦躁头痛,经脉失和,机关不利,故张口咀嚼困难。

  痄腮目前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西医一般以抗病毒为主,中医则着重于清热解毒,佐以软坚散结。如果“痄腮”不幸找上门,发病的早期选用一些外治偏方常常能够取得理想效果,下面介绍几款实用偏方,供患者选用:

  1.大黄25克、雄黄5克,共研为细末,用醋调成糊后外敷患处。

  2.伤湿止痛膏:用伤湿止痛膏敷贴患处,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止。伤湿止痛膏具有活血止痛及清热化湿的作用。

  3.仙人掌:仙人掌(鲜)适量,除去针刺后剖开,以切面(或捣泥),外敷患处,1日更换2-3次。仙人掌味淡性寒,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

  4.将马齿苋适量洗净,沥干水分,捣烂如泥,敷于患处,每日换1次。

  5.侧柏叶、活蚯蚓各100克,将侧柏叶捣烂取汁,再将蚯蚓捣泥,与药汁混匀,涂患处。

  6.冰硼散:取本品3克,用少量冷开水拌湿后,敷于腮腺肿胀处,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痊愈止。一般5天左右肿消痊愈。

  7.季德胜蛇药片:取本品8-10粒研为细末,用醋调糊后外敷患处,每日3次(睡前必涂1次)。并服用季德胜蛇药片2片,每早、中、晚各1次。一般2-4天可愈。

  8.六神丸:成人用六神丸每次4-6粒,儿童1-3粒,饭后服,每日3次,3天为一疗程。另取六神丸5-10粒,研细末,用米酒或醋调为糊状涂敷患处,每日2-3次,经过3——5天,便可热退肿消。

  9.重楼、冬青叶各等量,研细末,鸡蛋清调敷患处,每日一次。

  10.龙胆泻肝丸:将龙胆泻肝丸用冷开水调为糊状,外敷患处,每日换药2-3次,一般2-7天可愈。

作者简介

  李兆武:主治医师,就职于云南省大理州永平县妇幼保健院儿科,长期从事内儿科诊疗、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及儿童保健等工作,在各级期刊发表论文25篇,科普文章86篇,新闻报道20余篇。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