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佛手6大黄金搭配,对肝胃特别好!
佛手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干燥果实。主产于四川、广东。秋季果实尚未变黄或变黄时采收,纵切成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而成。因佛手性质平和,不易引起医者重视。《本草从新·佛手》言:善于治气舒肝,和胃化痰,若运用得当,自可化平淡为神奇。
【性味与归经】 辛、苦、酸,温。归肝、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 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燥湿化痰。用于肝胃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咳嗽痰多。
【效用分析】 佛手辛行苦泄,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用治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痛,脘腹痞满,常与疏肝解郁药同用。佛手气味芳香,能醒脾理气,苦温燥湿而善健脾消痰,和中导滞,治脾胃气滞之脘腹胀痛、呕恶食少等。还用于治疗咳嗽日久痰多,胸膺作痛者。
现代药理证实能平喘化痰,临床上用于气滞痰阻型咳嗽、哮喘,有一定疗效。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抑郁症等)和胃脘痛、胁痛、郁病、乳核、妇女痛经、闭经、经行乳房胀痛、妊娠恶阻、小儿厌食、积滞等病症。
【配伍应用】
1、佛手配陈皮
佛手辛苦温,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燥湿化痰之功;陈皮辛苦性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佛手药性平和,善理肝再之气,陈皮药性较强 ,善理脾胃气滞又兼健脾之功。两药合用,增强理气燥湿化痰之功。用以治疗脾胃气滞,肝胃不和,湿痰咳嗽。
2、佛手配生姜
佛手疏肝理气,化湿止呕;生姜温中降逆止呕。两药合用,有理气和胃,降逆止呕之功。用以治疗胃气上逆,呕吐,嗳气等。
3、佛手配青皮
佛手偏于宣通气机,和胃化痰;青皮偏于开降疏结。两药配伍,能疏肝和胃,理气散结止痛。用以治疗肝郁气滞,胃气不和之两胁胀痛,胸腹满闷等症。
4、佛手配木香
佛手理气开胃,木香行气止痛。两药合用 , 共成行气宽中,开胃止痛之功。用以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纳呆,吐泻等症。
5、佛手配白术
佛手偏于疏肝理脾,白术偏于健脾燥湿。两药配伍,有补脾胃,理气机,燥湿浊之效用,且补而不滞,行而不散。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湿滞之胃纳不佳等。
6、佛手配鸡内金
佛手与鸡内金是治疗病程久长,气血暗耗之胃脘痛疼痛的最佳配伍,因病程久长,气机失调,气血暗耗难以承受理气峻药(如枳实、莪术),唯佛手既能使“通则不痛”,又无耗伤正气之虞。鸡内金可以治疗食积不消、呕吐泻痢,小儿疳积、遗尿、遗精。药理研究口服鸡内金粉后,胃液分泌量、酸度、消化力三者均增加,胃的运动期延长,蠕动波增加。两药相配可理气、止痛、化滞、止吐、止遗。
【鉴别应用】
1、佛手与陈皮
佛手与陈皮均能调理气机,佛手重在理,陈皮重在行。两者均辛温,能理气和中,燥湿化痰,可以用于治疗痰湿咳嗽、脾胃气滞 、呕吐。然陈皮化痰止咳力强,佛手力相对较弱。陈皮辛行苦泄而能宣肺,还能温化寒痰,治疗寒痰咳嗽;且陈皮辛行温通、入肺走胸,而能行气通痹止痛,治疗胸痹胸中气塞短气。佛手入肝经,疏肝解郁强于陈皮,故可治疗肝郁胁肋胀痛。
2、佛手与香橼
佛手与香橼功近而实异,不可混淆,佛手理气止呕的作用优于香橼,香橼化痰的作用优于佛手。
【注意事项】
1.《中国药典》2015版推荐佛手剂量为3~10g。因佛手质轻力缓,可根据患者情况而定具体用量,常见成人用量为5~20g。
2.《中药古今应用指导》一书指出:“佛手气清香而质薄,含挥发油及橙皮甙,入汤剂不宜久煎,应后下,以保持清香之气。”吾师严继林教授则认为:用法宜传统和现代研究结合,理气燥湿化痰宜后下,取辛香温散之性,疏肝和胃止痛宜同煎,取辛温苦泻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