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中医药为云南的乡村振兴发挥“药力”

时间:2022-04-01 14:12 发布人:小编 浏览:

  “有人买了皮卡车,有人把子女都送去了大学……”从怒江回到昆明后,杨绍兵经常通过微信或电话回访种植户,了解当地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状况。让他欣慰的是,通过几年实践,偏远山区通过发展中药材种植实现产业支撑的这条路走对了。

  规模种植走出致富之路

  杨绍兵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2016年起在怒江州独龙江乡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其中最有效的一个抓手就是引导村民发展草果、滇重楼等中药材种植。

  在独龙江乡龙元村,有一个关于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在这里,村民江建华跟着杨绍兵学到了种植技术,如今依靠滇重楼、白芨、滇黄精等几种中药材,每年能有十多万元的稳定收入。

  依靠规模化种植,村民王国磊尝到了更大的甜头,2021年家庭年收入突破60万元,创历史新高。他所在的楚雄州双柏县爱尼山乡目前种植中药材达6.5万亩,其中茯苓4万亩,滇重楼2268亩,黄精1587亩。全乡有超过一半的农户都在种植中药材,其中种植面积在25亩以上的农户有500多户。王国磊就是其中的种植大户。

  “我们的中药材不仅有销路,还陆续开发了一些药膳,目前乡里有4家药膳餐馆,生意都还可以。”他说。

  政策优势助力产业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加大中医药振兴发展支持力度,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日前,云南省提出,在稳定种植面积基础上,大力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建立50个道地优势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快100个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100个良种中药材保障性苗圃基地建设,到2025年,标准化基地突破300万亩。

  有专家经调研发现,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一些欠发达地区有望将当地的中药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云南省为例,地处中越边境的文山市是三七原产地、主产区和道地产区核心区域。2020年全市三七种子产量72万公斤,占全国产量的90%。

  三七是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普洱市澜沧县竹塘乡,一种集低成本、高品质、高效益等优势为一体的三七种植新模式正持续发挥作用,助力当地村民增收致富。该模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及其团队研发构建,目前已在曲靖、临沧等地推广,林下三七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

  近日,由云南白药集团申报的中药1类新药“全三七片”获批开展用于心脉瘀阻所致的胸闷心痛等的临床试验。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兆云领衔,深入挖掘云南道地药材三七的优势及特色。

  “中药材发展,要借助现代科技的手段,提高它的附加值和应用率,从根本上解决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此外,中药材不仅能治病、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还能促进农民致富、乡村振兴。”她说。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新华社,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