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张伯礼专业解读新版诊疗方案:锤炼锐利的抗疫中医“武器”

时间:2022-04-01 14:28 发布人:小编 浏览:

  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公布中医药治疗方案至今,中医药方案在历次修订中不断细化完善。针对最新出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中医内容变化,张伯礼进行专业解读——

调整大小 1.jpg

  《中国中医药报》2022年3月28日1版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此前,在第八版国家诊疗方案指导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德尔塔、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感染的新冠肺炎取得良好疗效。目前,引发新一轮本土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毒株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为适应临床变化,在前期方案产生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诊疗内容,新增针灸治疗和儿童中药治疗内容,增加由抗疫“三方”转化上市的三款中成药,增加“疫毒夹燥证”证候的治疗方案。

  “第九版诊疗方案的防控措施更加科学精准。其中中医治疗内容也更加完善、更加细化,具有很强的实操性,对临床救治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围绕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医内容的修订,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公布中医药治疗方案至今,中医药方案在历次修订中不断细化完善,应对疫情的中医“武器”也在实践的锤炼中更加锐利。

  中医药应对奥密克戎毒株仍然有效

  今年年初,张伯礼首次在天津应用中医药治疗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患者400余例,无论是高龄者还是儿童,都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表示,当前,奥密克戎毒株已取代德尔塔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新冠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呈现新的特点,但从中医角度看,其核心病机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临床特点为兼夹发病,如夹寒、夹热、夹燥、夹瘀、夹虚等。

  “从临床来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新冠肺炎患者主要以无症状及轻症为主。对轻症采取集中隔离管理,集中在方舱医院。特别是对高龄、有基础病、体质弱、肥胖者等要予以更多关注。”张伯礼表示,实践中,对有基础病的轻症患者,治疗思路为“新老并治抓主症”,即从整体出发,基础疾病和新冠肺炎同治,哪类主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威胁更大,在治疗中就给予更大关注,重点治疗,控制转重率。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存在传染性,且传播具有隐匿性,今天没有症状,明天、后天就可能出现症状了,有相当多的病例几天后出现症状而转为确诊病例了,所以对其进行中药干预十分有必要。”张伯礼说,对无症状感染者的治疗原则为“先症而治,截断病势”。

  张伯礼强调,西医无症状不代表中医无证候。例如一些无症状感染者,虽没有新冠肺炎的症状,但可能会有舌苔腻、大便黏滞不爽、心烦、失眠、脘腹胀满等中医症候表现,“我们在这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可使其不成为确诊者,也促进核酸转阴。”

  三因制宜思路贯穿始终

  第九版诊疗方案中医内容的调整中,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治疗思路贯穿始终。如增加的儿童中药治疗内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治疗方案,而是建议“治疗参照成人中医治疗方案,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状和小儿生理特点,辨证酌量使用。”

  “这是因为相较于成人患者,儿童患者的核心病机虽然没变,但兼夹症表现有其特点,且儿童患者病情的传变、从化也与成人患者不同,因此建议结合儿童患者临床症候和小儿生理特点,辨证酌量使用中药。”张伯礼进一步解释说,他在天津救治儿童患者时发现,夹风热、夹痰证候突出,患儿主要症状有咽干、咽痒、发热、咳嗽有痰等,因此用银翘散结合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治疗,效果十分明显,患儿平均2~3天能退热。对有转重症倾向的儿童患者及时干预,一人一策、一人一方,能有效控制病情转重。

  “这一轮本土疫情中儿童患者较多,所以增加这一条是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意义的。”张伯礼补充说。

  此外,第九版诊疗方案还增加了由抗疫“三方”转化上市的三款中成药——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使得应对较大规模发病状况更方便,用药场景更灵活,药品质量更有保障,给临床医生多一种用药选择。

  第九版诊疗方案还在轻型分型中增加了“疫毒夹燥证”这一兼夹症。张伯礼分析说,中医在临床救治实践中发现,青海、甘肃、宁夏等西北地区的患者咽干、干咳、少津液的症状比较突出,这是兼夹燥邪证候的表现,因此增加了“疫毒夹燥证”这一兼夹症,给予宣肺润燥解毒的治疗方案,这也是因地制宜思路的体现,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各地区结合本地证候特点辨证用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针灸治疗可调节免疫、保护脏器

  第九版诊疗方案还有一大亮点是首次加入了针灸治疗内容,这是结合各地临床救治经验,首次在国家版诊疗方案中纳入中医非药物疗法具体方案。

  张伯礼介绍,我国古典医籍有针灸防疫治病的相关记载,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也表明,针灸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炎、抗感染的作用,在传染病的防治中起到了较好作用。

  在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中,中医针灸的积极干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中国针灸学会此前凝聚行业共识,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二版)》,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不仅在国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还受到了海外针灸医生群体的热烈欢迎。

  “通过针刺能够调节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抗炎-促炎因子的平衡,防止免疫过度活化产生炎性风暴。”张伯礼说,针刺在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能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据悉,第九版诊疗方案中,针刺干预的配穴、补泄手法、留针时间等,借鉴了古代文献、现代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证据,吸纳了在武汉、天津等地抗疫实践中的针灸治疗经验。“这些都是经验和智慧的凝结,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张伯礼说。

  版权声明

  本文选自中国中医药报,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